偶得

Recent Activity

Filter 

Friday, October 14 2022

Sunday, March 27 2022

Sunday, October 24 2021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 11:31am


    守护一样的天空——记我的启蒙教师赖敏慧

    题记:赖敏慧老师教会了我写第一篇作文,这是我交给赖老师的最后一篇作文。想到不久之后,题目中的“记”字就要改成“纪念”,心痛万分。也望读者诸君,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农村和城市,有着一样的天空。然而,山村的孩子想要和城里的孩子在同样的天空中翱翔,却每每望空兴叹,困难重重。乡村教师,守护着农村孩子的梦想,给予孩子们勇气,插上翅膀,飞向那一样的天空。我的启蒙教师赖敏慧,就是广大乡村教师中的一员,为我守护过一样的天空,让我振翅高飞,飞到北京,飞越重洋!

    第一次见赖敏慧老师,是在1990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这所由山庙改建而成的小学校,我在学前班的土坯教室中,一边听着窗外鸟儿的叽叽喳喳,一边和同村的小伙伴兴奋地聊着天,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学校生活。忽然,我的父亲在窗外唤我带着书包出去。父亲领我走到隔壁的一年级教室外,向赖敏慧老师介绍了我:虽然我还不满六周岁,但脑子也还灵光,看看能不能在一年级旁听,如果跟不上,再退回到学前班。当时赖敏慧老师刚刚参加工作,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欣然接受了我父亲的提议。于是,我便怯生生的落座在最后一排,开始了我的旁听生涯。所幸父亲对我脑子灵光的判断大抵不错,我的学习成绩表现突出,由于那时个子不高,座位便慢慢往前提,以至于后来竟当上了学习委员,乃至班长。赖敏慧老师接受我的旁听,让我的人生轨迹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后来即使绕了很远的路,和同龄人比还是具有年龄优势,以至于每每不如意的时候,可以鼓励自己:毕竟我还年轻!

    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节课,是在二年级。这样的课可能很多人也都有过,看起来也非常地普通。记忆中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的下午,天空还有闷闷的雷声。作为二年级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赖敏慧老师,向我们提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接下来的情节可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记忆:有的人回答想当医生,有的人回答想当教师,有的人回答想当警察。轮到我的时候,我回答想当科学家。这个回答对我很重要,我后面的人生绕了很远的路,完全看不见科学家的影子。但是这个念念不忘的理想,让我兜了一大圈之后,又神奇地实现了科学家的梦想,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研究员。

    在见识贫瘠的农村,刚刚从城里读书毕业回来的赖敏慧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此前没有见过的事物。她们在上完课之后,喜欢打一种叫排球的东西。对于最远只到达过几里地之外的集市的幼年的我来说,这完全是陌生的东西。我周边见到都是农忙、耕田、播种、插秧、割稻、晒谷、砍柴、放牛,还有我们小孩子玩的吊青蛙、打四角板、打球棍、跳绳、跳飞机和抓流氓。打排球,看起来是蛮高雅的体育活动,也让我们理解到在很远的地方,可能会有更多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赖老师还会弹奏风琴,带我们唱歌,让我们领略到也许世上还有很多看起来没有用的,但是美的东西,比如音乐。

    后来,由于有类似的经历,我才理解到,赖敏慧老师她们是优秀的农村子女,囿于条件,选择就读中等师范学校,没有选择读高中读大学走得更远。曾经有一次听谭铁牛院士的报告,他说他当年差一点报考中专,因为学习靠前的农村子弟愿意尽早读完书参加国家分配的工作,早日独立,所幸他的老师把他拦下了,最后才去读了高中大学,最终成了院士。赖敏慧老师就读的江西省赣州师范学校,是一所与高中模式非常不同的学校。后来我也入读了这所学校,了解到,这里没有高考的压力,但是所有的课程都是主课,包括美术、体育和音乐!赣州师范崇尚的是“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每名学生都要修一门特长。我最早修的是笛子,后来转修演讲并通过毕业考核。学校强调教学基本功,每半学期要考核五项基本功:说(普通话、讲故事和演讲)、写(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弹唱(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和风琴弹唱)、画(简笔画)、操(操练口令和自编操)。原因也很简单,农村的小学教师没有太多专业讲究,分配出去之后就是万金油,需要能够从事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师范特别强调博览群书,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我便泡在了图书馆,从柏杨到霍金、从《白鹿原》到《科幻世界》、从《人性的弱点》到《方与圆》、从杂文报到电脑报、从文学到哲学、从历史到科学,乱七八糟的书读了一箩筐。不过,遗憾的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师范不开设英语课——这也许是很多师范学生后来想选择其他路线的拦路虎。我自己也只正经上过四年英语课,初中三年和大一一年,其他都是自学或免修,因此我的英语口音带着浓重的自我理解。

    赖敏慧老师参加工作后的条件是非常恶劣的。不通过想像,只用我当年的经历反推一下。我2001年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中学担任数学老师。我们住在由土坯教室隔断改建而成的教工宿舍里。宿舍在山坡上,没有水,所以每天要从500米外的山下把水提上来供生活用。夏天的时候,就直接用冷水洗澡。到了冬天,我们就在户外架个铝锅烧热水洗澡——所幸就在山上,柴到处都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老鼠们就在梁上快乐地追逐打闹,偶尔还会跑到床上来。所以我们终年都挂着蚊帐,不仅防蚊,还防老鼠。饶是如此,我的蚊帐还被老鼠咬了一个大洞,所幸我的脸不甜,没有来吻我的脸。想想赖敏慧老师参加工作是在十一年前,还是条件远不如中学的农村小学,条件必然更加恶劣!不知道早年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会不会是赖敏慧老师如今年纪轻轻50岁就患上恶性癌症的原因之一。

    赖敏慧老师是一个达观的人,每每从她的微信朋友圈,都能看到阳光的色彩。然而,2020年10月31日,我收到赖老师的一个微信:“超赣,你好!我现在在北京”。去见赖老师之后,才知道赖老师是来北京看胆囊癌晚期。赖老师6月身体不适,县医院发现肝胆部位阴影。随即赴广州中山医院确诊胆囊癌,做了七次化疗。10月赴北京,看看能否在协和医院找到一线希望。我却帮不上太大的忙,好在协和的朋友非常给力,让赖老师她们的就诊比较顺利。不过,赖老师个性坚强,以至于发现病症时就已进入晚期,在北京只能胆管支架缓解一下胆红素高的问题,而对于癌症晚期本身却没有太多灵丹妙药给予新的希望。随后,赖老师她们一行就回到江西,在赣州的医院进行最后的治疗。我多么地希望赖老师能够奇迹般地康复!

    在协和手术前,赖老师还有一些精力,我和赖老师、赖老师先生和儿子一起吃了一顿午饭,席间也聊到了很多关于农村教育的问题。赖老师忧心忡忡地表示,现在农村的孩子,想要和城市的孩子飞到一样的天空,难度更大了。现在在农村,父母比我们小时候,更加不重视教育了,...

    Read more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20

Tuesday, August 11 2020

Monday, April 6 2020

Saturday, February 1 2020

  • 1:00pm

    《李十三推磨》是所谓共和国作家文库中的陈忠实中短篇小说作品集。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中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和《四妹子》。

    《蓝袍先生》算得上是《白鹿原》的前哨,从字里行间能看到白鹿原的影子。描述蓝袍先生从民国初年发蒙到去私塾坐馆,再到解放后去师范学校从长袍变为列宁服,再到文革期间被批斗窝犬般的生涯,最后改革开放重新做人的不适应。中间还贯穿着一根爱情的主线。陈忠实说,蓝袍先生是白鹿原基底。确实如此,两者在精神上一以贯之。事实上,这也是祖父一辈人的命运,他们的人生,也正如小说所描述的曲折。祖父那一辈,确实经历了许多的苦难,很是值得记述。

    《四妹子》则是父辈人的故事了,描述四妹子从陕北到关中平原,相亲嫁给一家上中农,在文革中并不总能接受公公夹着尾巴做人的心态,从“倒卖”鸡蛋开始,到改革开放后开办家庭养鸡场,到最后兄弟三人闹分家养鸡场倒闭。父辈这一代,从出生开始进入三年大饥荒,再到接受文革中的教育,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单干,到养育80后的独生子女,到农民工与下岗潮,他们的经历了极大的动荡,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从陈忠实的文字,可以闻到那浓郁的土地气息。也许是来自土地,我比较喜欢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土味浓重的文字。今年二月,特别去了一次传说中的白鹿原,下了那神奇的鲸鱼沟,体会了一下西北农村的风土人情。塬是一种很特别的地理风貌,若没有亲见,还是难以从山峰、丘陵等意象推测。在广袤的平原,突然来了一个土堆,这个土堆上面居然是平的,而且竟然大得望不见边,上面还有不少村镇。汽车盘上塬之后,觉得来到了一个与塬底平原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塬上,要打非常深的机井,全乡人的用水全来自一口机井。庄稼用水就得靠风调雨顺了,不过看起来,这儿土地还是相当肥沃。白鹿原离西安非常近,自古也算是一风水宝地,难怪孕育了如此浓厚的文化气息。后来陈忠实也正以此为蓝本,写出了一本当为“民族秘史”的“可以放在陈忠实棺材里做枕头”的《白鹿原》。

    土地是中国人的心灵归宿,田园也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怀。在这块土地上,还有很多的故事将发生,我们拭目以待,并洗耳恭听民族继续讲述她的历史。

  • 12:59pm

    我们将要往何处去?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正如苏菲的“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说明。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关于历史截断面的小说,可谓“横向研究”。以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为横断面,抽取横断面中几个感兴趣的人物,追述他们的过往经历,所思所想。从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到李贽的生平,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一个日暮帝国的命运,已经决定了必将被毁灭。

    关于明朝的毁灭,我觉得李贽的观点很有道理:“天道好还,文极必开动乱之机,由乱复归于治,有待于下一代创业之君弃文就质”。按黄仁宇的解释: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征服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实质上是一个单纯的新生力量接替了一个“文极”的王朝。所谓“文极”,就是国家社会经济在某些方面的发展,超过了文官制度呆板的管制力量,以致“上下否隔,中外睽携”。努尔哈赤的部落文化水平低下,但同时也就在“质”上保持着纯真。舍此就彼,泰否剥复,也似乎合于《易经》的原则。

    今年夏天,我曾去参观十三陵的定陵,想想朱翊钧先后的生平,确也觉得唏嘘不已,倘若生活在一个如此积重难返的体制,却也无力回天,最终只能玉石俱焚。

    中国大历史,则是一个纵向研究,从商朝横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这块土地,我们这个民族的起起落落。看着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三帝国的兴衰转换,自然会思考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终极原因。

    黄仁宇的解释是数目字管理,认为朝代末期的朝廷仍然用前期管理大农村的朴素管理方式来管理土地兼并,经济大发展的实际情形,必然导致大问题。马克思的解释则是阶级斗争。

    我并不太认可黄仁宇的解释,虽然数目字是一个方面,但这绝不是根本原因。我个人还是认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解释的,并做一些修正。

    我认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利益,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这是人类的天性。所谓只要有人,就会有江湖。只要有人,就会有既得利益者,也就会有利益受损者。如果二者的差距拉到了临界点,则社会必然要动荡,要求重组。所以,数百年周期的推翻,持续地在中国大地上上演。实际上,这种情景也是不断在西方上演的。

    毛泽东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回答很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然而,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回答,在实践上去却很困难。民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调和矛盾,让既得利益者和利益受损者在一定程度上继续维持运转,不至破裂。但以趋利避害的人性为根本出发点,则知即使是美国的制度,也不能稳定的持续运转,必须不断地改正,而终有一天发生质变。

    当然,在所谓民主的制度下,制度本身的变革能力是比较强的,这种变革也是一种柔性变革,可以在不造成社会剧烈动荡的情境下实行温和的改革。这一定是我们国家需要学习的。因为我们的国家也在不断的变革,但很多刚性的变革,造成了玉石俱焚的效果,正如二十年前的风波,再如苏联的休克与崩溃。

    我们国家的既得利益阶层,是在不断的形成之中的,一旦他们正式形成力量体系稳定下来,那么必然会作为一个群体抗拒任何有损他们利益的改革。如果他们发现抗拒改革,其他阶层对他们根本也无能为力,则社会将进入一个僵化期,渐渐地,积重难返,最后只好玉石俱焚。

    按我的估计,这个阶层会在建国一百年的时候形成,亦即二零五零年代。因此,我们余下的时间不是很多,我们必须在这四十年内做大量的工作,让我们这个国家能够进入一种不断良性温和改良的体制,这样才不至于僵化,到最后不得不实施玉石俱焚的革命。

    最终是洗具还是餐具,历史是让我们这一代来回答。真不希望以后有人写一本书2050,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来描述和总结我们的惨剧。衷心地祝愿我们能够在僵化之前形成良好的进化体制。

    最后,我们将向何处去?It depends!

    PS: 再遥想一下将来,我认为人类社会对机器的倚重越来越大,在分配社会资源的时候,很可能都是用电脑来进行分配。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终将实现,只不过,社会资源的分配都交给了公正的电脑。马克思说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是可以避免被机器异化的,而我认为不然,如此严重依赖机器的人类社会,极度依赖机器人的人,能够说没有被异化吗?

  • 12:34pm

    “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爱德蒙·唐太斯最后写给莫雷尔的信件中如是写道。

    大仲马在小说的结尾,又意味深长地着重了这句话。

    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智者争取机会”。看起来,似乎等待是弱者的专利。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强者和智者,不断去创造和争取机会。

    但是莫要忘了,人生有起有伏,你不能永远都处于所谓的“强”和“智”的状态。有些时候,你会发现所谓创造和争取是徒劳无功的,这就是所谓人生的低谷,似如唐太斯被关进伊夫堡。这时候,“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这句话的力量在于它的谦卑,承认现实,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了,所能做的只是等待,如同一个弱者一样。面对巨大的挫折,谦卑可以使人们聚集起如水般柔软的能量。这句话更大的力量在于它的坚持,它的绝不放弃,它持续地保持着希望。在山穷水尽的地方,在举目无光的境地,在无论怎样看都看不到光明,甚至连想都想像不出光明的境况,不要放弃,将“天无绝人之路”的信念,或者“上帝未死”的信念放在心中,去期冀光明。

    如果在最困难的时候,保持着“等待”和“希望”,那么,光明将照耀着你!

    再说说别的。

    其实,说起来,费尔南多、维尔福、卡德鲁斯、腾格拉尔所犯的罪恶,在东方式的眼光的,似乎并不那样的罪无可恕,不被社会相容。费尔南多最初的罪恶,是将那检举状投入了邮筒,在告密文化横行的中国,这种行为是否是值得奖赏的呢?费尔南多和腾格拉尔发现了颠覆国家政权嫌疑的人物,及时上报,那还应当算是大功一件。维尔福隐瞒了信件,并把唐太斯的案件重判封存,以求自保,似乎也不是难以理解。我们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屡见不鲜,甚至施琅之类的卖主求荣,也成了正确的弃暗投清。从刘邦或者更早,我们的历史已经开始不再鄙视无耻,只要能够获得胜利,最后就能在书写历史时加上一个好名声。当然,我们做为一个历史最悠久的文明民族,实在是不能不具备这些素质的。如果我们的祖先足够刚烈,与入侵者奋战到底,誓不投降,那可能就会在蒙元入侵时被赶下崖山,或者在满清入主时头发俱不留,又或者在文革中自裁而终,这样,就传承不下我们这一支文明。为了传承我们这一支文明,他们必须足够的隐忍,足够的谦卑,足够的勤劳,足够的忍受耻辱的生活,甚至足够地在必要情境中无耻……费尔南多自杀了,维尔福逼夫人自杀了,那股残存的意力,说明他们在心中还残存着一丝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上帝的位置。而在我们的心中,是不是少了这样一个审判的位置?以至于无论多么卑劣的恶行,都可以不背上灵魂上的折磨?有一位在加拿大留学几年的朋友曾同我说,将来的世界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因为老外实在比我们中国人更愚钝。希望这种聪明和愚钝的对比,没有掺杂别的东西。希望将来的世界真是我们中国人的。

    无论怎样,我们这个民族是传承下来了,在我们最耻辱的年代,还是靠着“等待”和“希望”支撑下来了。我们的民族还需要继续去创造和争取!

    我想,人类的一切智慧在于:有时候需要“等待”和“希望”,有时候需要“创造”和“争取”!

  • 12:24pm

    撷大数据研作好文章

    守原初心解决真问题

    科学使命

    左北大右清华中科福地

    继绝学开太平培育英才

    立心立命

    前章水后峰山南安人家

    继绝学开太平培育英才

    立心立命

  • 9:28am
    Changes to Body
      +
    2011年2月17日
     
           伴随着火车轰隆隆的声音,翻完了兰晓龙的《士兵突击》。
     
           伴随着火车轰隆隆的声音,翻完了兰晓龙的《士兵突击》。
     
           这部小说,曾经改编成了著名的电视剧,王宝强也因许三多一角而成名。
     
           这部小说,曾经改编成了著名的电视剧,王宝强也因许三多一角而成名。
    Read more
  • 9:27am
    Changes to Body
    -
    2020年8月29日
    +
    2010年8月29日
     
       张居正,是古往今来罕见的人物。他生前享尽光荣,入葬时按人臣最高规格。但过世不到一年,竟落得个抄家,孙饿死儿自杀,几乎只差剖坟鞭尸的悲惨结局。
     
       张居正,是古往今来罕见的人物。他生前享尽光荣,入葬时按人臣最高规格。但过世不到一年,竟落得个抄家,孙饿死儿自杀,几乎只差剖坟鞭尸的悲惨结局。
     
       他生前大刀阔斧改革,整饬吏治,推行一条鞭法,使得国库充盈,大明一片太平景象。死后政治突变,所用循吏尽数被撤,所立政策悉然被推翻。
     
       他生前大刀阔斧改革,整饬吏治,推行一条鞭法,使得国库充盈,大明一片太平景象。死后政治突变,所用循吏尽数被撤,所立政策悉然被推翻。
    Read more
  • 9:27am
    Changes to Body
    -
    2020年5月31日
    +
    2010年5月31日
     
    《暗算》,是众多 茅盾文学奖中的另类。
     
    《暗算》,是众多 茅盾文学奖中的另类。
     
    暗算,可读性比较高,情节比较吸引人。也曾有同名电视剧热播。
     
    暗算,可读性比较高,情节比较吸引人。也曾有同名电视剧热播。
    Read more
  • 9:27am
    Changes to Body
    -
           2019年5月24日。
    +
           2009年5月24日。
     
      
     
      
     
      今天终于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七卷本那。
     
      今天终于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七卷本那。
    Read more
  • 9:27am
    Changes to Body
    -
    2019年5月10日。
    +
    2009年5月10日。
     
    读完了贾平凹的《秦腔》。
     
    读完了贾平凹的《秦腔》。
     
    贾平凹终于获茅盾文学奖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贾平凹终于获茅盾文学奖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Read more